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01章 只知其一 (第3/5页)
帮手。 大蒙古国与色目商人搭起的草台班子,他们开始参与管理经济事务。中国传统讲究“重本抑末”。商人没有政治地位,工商业也不受重视。但蒙元的情况就不一样,色目商人当了家,商业税变得相当发达。 元朝的商业税税率是多少呢?三十分取一。这个税率比之现代社会都要低得多,当然其中不乏有色目人的私心在其中。但将税收制度标准化、规范化,使地方官员无法盘剥压榨商人,自然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当时还规定,商人必须按月纳税,然后才可以进入城乡市场进行贸易。如果没有纳税凭证,或不出示凭证则为匿税。如匿税“物资一半没官”。为了打击偷漏税行为,又规定“于没官物内一半付告人充赏”。如此蒙古人的商税收入自然是非常可观的,大家都受益也其乐融融。 但蒙古人的理财观念并没有因为色目人的参与而长进多少,在他们从金人手中夺取了华北大片土地后,统治集团里还有人认为,汉人对于国家没有什么用处,主张把农民赶走,把土地改为牧场。 如果这样蛮干,势必严重破坏中原的社会经济,也势必迫使农民起来反抗。幸好耶律楚材及时打消了这个愚蠢的主意,他向窝阔台建议,汉人不是没有用处,只要征收地税、商税以及盐、铁、酒等税,每年可以收入白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粮食四十多万石,足够供给军费。 不过即便如此蒙古统治者依然是只重视从中原农耕地区搜刮劳力和钱财,对汉地本身的治理反而有所轻视,从而出现所谓“汉地不治”的局面。但毕竟有了制度,照章征税即可。而这时色目商人再次参与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