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7章 难啊 (第2/6页)
认识到自己在长江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往往具有扭转战局的可能。首先能够利用长江,南京上游的驻军可以迅速集结援防,沿运河从容南撤,重新在镇江以北布防;另外沿江南的运河,江南的军队可以集结在镇江、泰州;甚至江苏、浙江的军队可以沿海路进入长江。 所以长江和运河河道的便捷,使宋军能够迅速调动江南甚至在江汉平原更大腹地内的军事力量;当然就近富庶的鄱阳湖平原、赣江流域和长江下游三角洲平原的物资,则能很便利的集结以保障军需;再有就是宋军水军的优势,在湖泽和运河地区,北方的优势骑兵多无法施展,虽然北军从淮东南下,并有渡江计划的话,最初预备的船只不会很多,更多的船只需要在到达长江北岸后加紧制造,仓促之际北军的水师相对不会占优势。 另一个方面就是赵昺问过的行朝中无论是朝中重臣,高级武将,还有那些在野名士,都对‘守江必守淮’格外推崇,认为要想保住江南必须要夺取江淮,且要确保荆襄之地。对此他也做了些功课,觉得不无道理。荆襄地区和两淮地区,因地理上的便利,具有能够互相援防的优越条件,这一点,增强了南宋在淮河和长江之间东西的宽阔地带有力阻击北兵信心和优势。 当然这一条件的实现的前提是,荆襄方面的襄樊的防守必须是稳固的。因为只有这样,原来作为荆襄后援基地的武昌、鄂州地区的军队,包括鄂东北黄、蕲、舒方向的军队,分别从长江和长江北岸的平旷地带分兵向东增援两淮和长江的战事,岳飞部下的部队就曾沿大别山南向东增援过淮西。 而且荆襄和两淮之间本身也安置了在两地之间就近增援的军队,这就是驻守在江州、池州的部队,他们的任务一是防止北方军队从大别山以北的光州地区,穿过大别山的间道,偷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