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62章 心有芥蒂 (第2/5页)
但是儒家学说一开始并没有受到重视,尽管赵复、姚枢、刘因、许衡等人大力倡导程朱理学,但并未被官方予以认可。只是由于这些汉族知识分子的极力宣扬,元朝统治者逐步意识到孔孟之道有利于化民成俗,便顺理成章地进一步推行汉化,适度地尊重儒学。 忽必烈即位以后,在任用汉文化知识分子参与统治的同时,其也格外注意对儒家思想的宣传与推广,接受姚枢“立学校以育才”的建议,旋即任命许衡为国子祭酒,使贵族子弟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随后又增设蒙古国子监,以儒家文化教育蒙古贵族子弟。 不过赵昺知道因为忽必烈是个实用主义者,对于儒家不重视理财而对他们不满,因此用人一直在色目人和汉臣之间摇摆,并没有实行科举制开始以经义取士,从而未使得儒学的地位在元朝获得真正的确立,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 当然真正的历史中,却是元仁宗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并规定中试者可选聘为官,增加了汉族知识分子的仕宦途径,也使得儒家思想在蒙古、色目人中得到进一步传播。但可惜的当下当政的是铁穆耳,蒙元大厦将倾,已然难以等到其继位了。 如此也导致了蒙元底层的儒士通过科举入仕之路,为了谋生只能放下身段自谋职业,正如张颂刚刚所言‘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或隐退乡野讲学’。想想在大宋儒士向来耻于经商,现在都做起小买卖了,可见蒙元儒士生存环境还是极为艰难的…… “说说汝等的看法,看是否能让朕认同!”赵昺放下奏折,抬头瞅瞅几人眼巴巴的瞅着自己,显然是有话要说,点点他们问道。 “陛下,北地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