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62章 心有芥蒂 (第5/5页)
宫廷子嗣读书。一介儒生,教授乡里,忽然受到朝廷的征聘,一跃而成为朝官,且成为大学的教授,可谓前途无量。 但刘因入朝为时不长,因继母病重,辞官归家。第二年继母去世,依当时风俗,刘因要居丧守孝,为官的事遂被搁置。恰逢真金所发动的更新朝政的改革,还来不及等刘因母丧服除,就因与元世祖忽必烈政见不合而中途夭折。 这次事件给予刘因很深的刺激,使他对于元朝政治再也不抱什么希望,而且反过来,对于自己轻易应诏、一聘而起十分后悔,遂隐居以教学为生。此后的几年间,因遭荒年,粮价上涨,他的生活颇为桔据,生活困苦,但依然拒绝了铁穆耳的征召仍留乡里。 “嗯,不媚权贵,无意官宦,而专注授业解惑,确有些文人的风骨!”赵昺点点头道。 “陛下,其实北地儒士对于虽学朱理,却非没有不同见解,而是有保留的接受,可为我朝所用!”这时张颂言道。 他入秘书监相对最晚,但其即做过监当官,有做过亲民官,是从基层一步步打拼上来的,若非在饶州知州任上cao之过急犯了众怒,又恰被皇帝撞上,也许当下已经灌云畅通,入京当了朝官。所以他比之陈识时等没经过基层经历的人,眼光更为独到,也擅于察言观色。 张颂知道由于理学宗旨与陛下的执政观念及现行政策相左,因此对崇尚理学的儒士进行打压,并以‘去之糟粕,留其精华’为名,不仅在太学消减了部分理学内容,也从科举考试里剔除了部分不合时宜的内容。 现下皇帝听闻北地儒士仍崇尚朱理之学,心中肯定会有心有芥蒂,谁也不想刚刚摁下葫芦起了瓢,让这些儒士成为自己革新路上的绊脚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