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9章 摊牌 (第4/7页)
。当然官告官并非多为私仇,也有出于公义的凛然之举,不过官民还是得慎用登闻鼓院的那面大鼓。 原则上朝廷有禁人越级上诉的例禁,击鼓鸣冤只是纠正司法错误的权宜之计,人人若都到京城申冤,州郡的守官就显得尸位素餐了。另据大宋刑律,击登闻鼓诉事若不实,将判八十杖的rou刑,却非评书中为敲鼓要滚钉板。总体上,登闻鼓制还是有良效的,它是国人昭雪冤情、下情上达的通天之路,也是检验政治清明与否的一张镜子。 在贤明君主执政时期登闻鼓确实有上达民情、监督官僚的作用。虽然百姓上诉到登闻鼓院的冤案一般都能得到解决,对澄清吏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登闻鼓制度也还有其局限性,并非所有的案件都能圆满解决。可叹的是宋朝以后,击登闻鼓的条件日趋苛刻,至清朝已形同虚设,并规定击登闻鼓者,先廷杖三十,以防止无端刁民的恶意上访,自明清以后律法日益完备,登闻鼓仅成了一种象征。 赵昺清楚本朝的规矩,凡击登闻鼓,皇帝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须上朝。现在虽然正在举行朝会朝贺太后归京,但是也必须停下来,否则众目睽睽之下自己如何向众臣交待啊!而他已经知晓陈宜中的计划,就是想借今日大朝会敲登闻鼓,逼自己当众臣面应对,并提请太后罢黜自己。 虽然心里有底儿,可赵昺还是心中忐忑,因为在大宋的历史上确实因登闻鼓惹出过大事件,逼的皇帝改变主意。那是在靖康年间,朝廷被迫向金国割地求和,罢免主战派大臣李纲。太学生陈东率领数万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