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645章 烦心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5章 烦心事 (第6/7页)

便可行冠礼,随后也就能大婚了!”杨太后用手指戳了下小皇帝的脑袋说道。

    “母后,《礼记》有云‘二十而冠’,时日尚早呢!”赵昺不是不想娶老婆,而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这么小就娶老婆,自己这小身板儿一旦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恐怕就没几年阳寿了,而历史上的皇帝死于这上边的连篇累牍,自己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因此十分抗拒早婚。再说这娶谁不娶谁,自己现在也做不了主,还不如等等。

    “六哥儿,你真当哀家没读过书,不知礼法吗?”杨太后在赵昺头上拍了下笑着道,“周文王十二而冠,《左传》中也有载‘鲁襄公十二而冠’之事,本朝前宰相司马君实所著《书仪》中也曾言男子十二至二十岁,只要父母没有期以上之丧,就可以行冠礼。”

    “母后,可据几位师傅所言,大家程颐曾有言,‘冠所以责成人,十二年非可责之时’,又言‘虽天子诸侯,亦必二十而冠’。”赵昺其实也知太后所说不错,但是也知关于冠礼的年龄在宋时有争议,但没想到太后早已做了功课。

    司马光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制定了冠礼的仪式。《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从学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斯其美矣”。

    但士大夫们还在冠礼的年龄问题上生了分歧和争论。程颐坚决反对,他认为,既冠矣,就必须责以成人之事,否则就成了虚礼。如果冠礼之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