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8章 为吃cao心 (第2/5页)
麦饭,面粉做成的各种面食如饼、馒头等,只有上层社会才能享用;而这时的水稻只在南方种植,而且产量也远不如现在的高;至于玉米、红薯、花生等高产作物,那都是明朝中后期的事了。 因此吃什么,在古代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也就有了粟饭流行于北方,米饭流行于南方的说法。当下大宋朝丢了江北,也同时失去了麦、粟产地,在江南部分地区虽实现了稻、麦轮种,可想天天吃白面也不可能。早期亩产量低,人们吃麦子是不做深加工的,和米一样直接煮成麦饭。这种麦饭口感很差,常常被视为粗食,所以面粉在此时相对来说还是稀缺品。 战争是个极其消耗资源的活动,军队自然是什么多,什么便宜吃什么了。从秦汉到隋唐,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关中及洛阳一带,军中主食也以小米为主,毕竟粟米是赋税主体,稻麦只能算作“杂粮”。而江南是稻米的主产区,军中自然也就以稻米为主要食物了。 接着要解决的是怎么吃的问题,毕竟粮食不能生着吃,当然也排出饿极了硬吃,但便秘或拉稀是肯定的。此外军粮还要考虑到军队的特殊性,像在家里那样从容的研究厨艺估计是不大可能的,因此还要追求方便快捷和耐储存。最理想的当然是能带在身上,拿出来就能吃,打仗间隙随时可以补充能量。 在方便快捷的基础上,军粮也要适当考虑口味,也就是从吃饱向吃好过度。紧毕竟士兵也是人,天天吃粗粮也受不了,且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也确实发生过改善伙食后打胜仗的例子。赵昺还记的大宋朝也发生过‘遗弃粟米山积,而宋军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