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4章 长见识了 (第4/7页)
道。 “王介甫又以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儒家经典,但是注释不一,又以其提倡的‘新学’为观点重新撰著《诗义》、《书义》、《周礼义》,合称《三经新义》,于熙宁八年颁布学校,作为读本。至元祐年时,新学派败落,但理学派、蜀学派,都还未受到重视,只提出王介甫不当以一家私学令天下学官讲解,而要求用诸家之说,以及考试添诗赋,但没有恢复帖经、墨义,又曾分设经义、诗赋两科,绍圣年后又有所恢复。” “直至绍兴末年以前,科举虽仍以新学学说解释经义为主。后理学开始兴起,孝宗初年,理学遂与新学并为显学。宁宗中期以后,理学在科举中逐渐占据优势,至理宗淳祐元年)后,理学成为主流,新学、蜀学在科举中遂完全被排斥。臣妾以为当下朝中众臣皆学理学,当下开考试题也应是以理学典籍为主了。” “嗯,应是如此。当下程朱之说盛行,江南士子也是视之为正统,即便要改也尚需时间重新编撰,当下也只能以其为之了。”赵昺点点头,若有所思地道。 他已经有所明白了,王安石为了统一思想,选拔拥护改革的官员,起用了新学。而理学在秦桧和赵鼎的扶植下,逐渐兴起,这表明科举考试的内容也是随着权臣及主考官的倾向及形势发展而变化的,那士子们也只能被动的跟随他们来转,以达到所为‘一道德’的目的,就像现代奥运项目会得到扶植,可非奥运项目逐步被冷落,甚至取消一个道理。 “官家是不是想要做出些改变?”吴曦见小皇帝皱着眉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出声问道。 “呵呵,朕才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