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343章 确定方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3章 确定方位 (第6/7页)

,北流为檀溪。柳子山,县西北十五里,下有柳子关。

    柳子关的记载还有《襄阳志》说“柳子关县西七里。”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在《刘枣强碑文》中说:“先生,不恙而卒……坟去襄阳郭五里,曰柳子关。从上述记载我们不难看出,襄山,在襄阳城的西北五里处,其中,在此发源的水有两处,一处向南流的水称为襄水,一处向北流的水称为檀溪。

    从上述记载看,襄阳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古人将三座山命名为三岘,并不是偶然的。这三座山的海拨都不高,正好符合岘山“山小而险”的特点,除了三岘正好处于上、中、下的地理位置外,三座山都有汉江或檀溪萦绕,符合古人依山傍水的审美观。

    这也就从中可以推断出檀溪发源于柳子山,柳子山与襄山很近。这就为确定襄山的位置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关于柳子山,无论是从史志记载的地理位置还是从檀溪的发源地来看,都证明柳子山就是现在的岘山最高峰扁山,这就说明,与扁山相邻的山就是襄山。而犹豫琵琶山又在县西南五里的记载相比对,说明两山也不会太远。

    赵昺现在已经能够确定自己的位置,又叫过刘通与其的地图进行比对,尽管事务局的地图更为详尽,他不能不谨慎些。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用在此也正合适。当下别说千里,就是三、五里也会误了大事。届时兵将云集,围着攻打了半天才发现走错了地方,不仅浪费了时间和兵力,也许还会将己方置于险地。

    赵昺可不想犯下这么低级错误,损兵折将不说,自己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