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69章 问题不断 (第6/7页)
只有几千人归附,但是赵昺以为随着战事的发展,如何处置归正人将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必须要早做出计划,避免重蹈覆辙,当下他想听听刘辰翁的意见,毕竟当下这些归正人还需就地安置在建康。 历史上由于归正人的成分相当复杂,有宗室子弟、文官武将,也有士子文人与平民。不仅有汉人,还有女真人、契丹人、渤海族、奚族人,以及回回人,甚至在李璮归宋时,还有被迫跟着归附的部分蒙古人。这些人南迁的原因众多,有躲避战火动乱,有逃避金国的签军;有因为刮地、灾荒而失去生活来源;还有的是因为南宋地方政府或军队的招纳与胁迫。 而大规模的‘归正’往往是伴随着战争而来的,这种情况一直存在。“绍兴合议”签订之前,北方一片战乱,有大批汉人南下,此时来自淮北的居多。他们认为“两淮本一家”,并愿意跟随宋国军队,北上收复失地。随着金宋战争再次爆发,北方民众掀起一轮移民高潮。 宋朝内对金开战呼声正高,开始大规模的接纳归正人。不到两年时间,涌入南宋的归正人达到十万之众。边防军为了最大限度争取归正人,不但采取劝诱的办法,甚至有些公开将北方人口往南劫掠,逼迫不肯南渡的民众迁移。 对于南附的归正人,宋政府尽可能采取了一系列的优待与安抚措施。如果是原有官职的,可官复原职或适当予以升迁;如果愿意从军,可以不刺面,补为待遇较高的效用兵;如果是学子,允许在暂居地上学并参加发解试,还给予较优的解额;如果愿意去耕地的,可以给其闲田、牛具、种子和钱粮;如果是自行开垦荒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