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3章 平衡矛盾 (第4/5页)
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文官集团势必产生恐慌,而赵昺也明白现在管理国家的还是在士人手中,自己也需要他们为自己牧守四方。若是他们暗中捣乱,自己也是防不胜防,而一个小小的漏洞在战争中就可能被无限放大,足以使得北伐取得的成绩功亏一篑,因此他止步于汴京也是不想过于刺激文官集团。但是赵昺也明白,重文轻武或者以文御武,都是中国军事发展的必然结果。 严格来说,在大多数时间中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制度在理论上是完全不合理的。不过中国科举制度,以及从宋代开始对军事的轻视,都为这一制度乃至整个中国军事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阴影。但是王朝更迭,从来都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重文轻武的阴影,实际上也只是大水覆舟时的一个窟窿而已,赵昺也需要时间来进行对政治格局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的形势。 钱则是另外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无论是战争,还是巩固新收之地皆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而赵昺却深知自己的家底太薄了。此次持续了不到一年的战争就已经让财政捉襟见肘,不仅将入主江南两年余各地官仓积存的粮食消耗一空,还冒着通货膨胀的危险超发货币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可以说大宋无论朝廷,还是民间的粮食积存几无。 一个国家国库中没有存粮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或是突发战争,就面临着即使有钱也无粮可买的窘况。朝廷在灾害发生后,若是无法调拨存粮赈灾,那就是饿殍遍野,流民穿州过府四处求生,必然会一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导致民变发生。同样,爆发战争后朝廷也只能压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