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二章:捞人 (第1/5页)
“李绩,今日在睢阳县衙被刑部无辜收监。” 又是李绩,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相师吗,为何同时引来洛阳书院的大儒,以及司天台的白衣。 在唐初,几乎没人敢直接得罪司天台的局监、局丞。更没人敢去贸然与他们的弟子白衣作对。 即使是国子监太学院的大儒,也常常不敢用“以文乱法”之术,从理学上与司天台的白衣理论,因为这些大儒学士只是在儒学体系上独占鳌头。 然而,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被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谋奏议,纳言谏诤。 唐初的学士远远赶不上后来的翰林院者。 即使是翰林院,也只不过是待诏之所。 而文书诏令的起草,依然由中书舍人掌控。 直到贞观之时,名儒学士,才能时时召以草拟诏书,然尤未有名号。 直到乾封以后,始号北门学士。 这是后话。 大儒有大儒的长处,穷词强辩,力图以理服人。然而,在这些观云望气的白衣面前,常常被驳得哑口无言。 那些三省六部的侍郎、散骑常侍,以至于太常、光禄、卫尉等公卿也就更不敢硬碰硬了。 司天台的人硬气。 “刑部今日到底是咋了?抓了一个人犯,竟然闹出这么大动静。” “老弟,你知道谁是李绩?这个人有啥背景。” “司天台的白衣平日里目中无人,怎么为了一个不明的人犯跑到刑部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