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5 (第3/4页)
胡老板家里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博长在早些时候不是文具店,而是一家书社。 这家书社收录了胡家祖祖辈辈的藏书,可惜书社命途多舛,一朝混乱,书社里面的宝贵藏书变为了碎纸屑。 改革开放后胡老板将书社重新装修改成了如今的‘博长’文具店,店里面只卖些铅笔、橡皮和本子,笔墨纸砚几乎没有。 随着叶八妹一行人走进‘博长’文具店,胡老板放下暖炉迎了出去,微笑问道:“请问需要些什么?” ‘博长’文具店不大,约莫只有四十多平方米,店里面放着两个柜子,柜子上摆着几样文具,看起来一目了然,非常简陋。 叶八妹回以微笑,低头问几个孙子:“你们的铅笔和本子还有吗?” 此时的物价不贵,一支铅笔才两分钱,本子是八分钱,钢笔只要两毛钱。 叶八妹带叶国民等人来文具店,是因为上个周末听叶国祥提起他们几兄弟的铅笔快用没了。 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买文具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学生用的铅笔都不叫铅笔叫铅笔头,因为铅笔越削越短,削一点少一点,慢慢地将一支铅笔削成了铅笔头。 叶国祥等人都很珍惜铅笔,每一支笔都要用到极致,现在他们用的铅笔只有四五厘米长。 照理说这么短的铅笔连握都握不住又谈何写字,不过农村人有智慧,虽然铅笔头很短不好使用,但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们上山砍了几条比铅笔大一点的竹子,去除竹子的一个竹节,将铅笔头的一段塞进竹子里面,绑上铁丝或者棍子。 这样一来,四五厘米长的铅笔瞬间多了十来厘米,省着点用能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