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1 (第3/4页)
五分利息借了钱。 卖肥料的老板笑呵呵的: “有洋人的肥料,便宜又好用,要不要?” 父亲回到家,摔了茶碗: “洋货洋布,洋米洋面,洋肥料,中国什么都不产了,指望洋人养活我们那?我是看清楚了,这洋人明着卖给我们洋货,暗里是要喝光我们的血呀!” 吴九山安慰他的父亲: “我看报纸上说:收成特丰,粮食过剩,粮价低落,农民不堪其苦,国民政府邀请社会各界,共筹救济的方案。” 父亲呆坐着: “能有什么好方案?除非我们中国也有好东西,卖给洋人去。” 听了父亲的话,忽然有一道闪电划过吴九山的脑袋,他有些迟疑的回忆说: “中国有一种山东先生的药,外国人都争着买。” ------------ 058吴九山的青云路(二) 父亲是知道山东先生和他的神药的,旧年得病,就是靠了山东先生的药治好的,也在村子里跟村民夸奖过几次。 但是他只是一个见识短浅的农民,要不然也不会从一个富裕的农民沦落到如今落魄的佃户了。 社会科学家在各种报纸上发表言论,从统计,从学理,提出粮食过剩之说简直是笑话。“谷贱伤农”也未必然,谷即使不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之下,农也得伤。 父亲还是在田里下死力气,但是肯定没用的。收成好了,米价就便宜,谷贱伤农。收成坏了,那就更不用说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