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5/7页)

   除此之外,顾炎武还自己考据添油加醋,再往前追朔,恨不能把武王伐纣也加上——

    毕竟严格看地图,商朝的殷墟也好,朝歌也好,都在后世安阳附近,是黄河以北不少距离,都靠近漳水了。相比之下周人的根据地岐山(陈仓/宝鸡)纬度上来说还偏南一些。

    当然,要把这个论据往上套,光有胜负和南北还不够,还得证明“周罚商是文明战胜了野蛮”。

    这一点对于沉树人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他作为现代人不觉得商周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有明显优劣。

    但对顾炎武这样的大儒来说,这种论证简直是信手拈来——儒家最早尊奉圣人时,拜的可不是孔子,而是周公。周公最大的功绩,就是创造了礼乐,把商人的“鬼神崇拜”往周朝的“圣人崇拜”转型。

    不管商周经济制度的优劣,周人的人殉、人祭比商朝少得多,减少鬼神献祭、改为崇拜先贤,这总归是一大进步。

    顾炎武有备而来,就揪着这些点严密考据、大书特书,最后把古今民族大义、以文明反击野蛮的种种举措都说了,最后证明:

    如今的建奴也不例外,最终胜利必然属于大明!以文明抗野蛮,为了天下的文明,北伐也能成功!

    最后几句话,当然是为了让这个观点能在如今崇祯十三年的形势下顺利发表、别被皇帝查,才必须加上的。

    虽然“不是为了保护姓朱的”这个说辞对崇祯会比较刺耳,但尽量澹化这方面,着重强调“大明对建奴必胜”的信念,对皇帝也是有好处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