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五章 沟通南北,横贯东西 (第6/7页)
。 陈鸣在工程段总指挥的陪同下,登上陇山的一座山峦,远眺着还远没有形成的国道工程全貌。 他刚刚从工程指挥部的英雄榜上了解到了一个情况,今年这个工程建设已经有三十五个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劳改营占了二十七人,战士三人,民工五人。这当中年纪最大的四十三岁,年纪最小的十七岁。 工程中遍布着小推车,环境限制,牛马牲畜都比较少。 也是条件限制,铁镢、铁锹、小推车,人扛人拉人背,整个工程都是在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 在建设的过程中,施工队伍遇到了很多难题,宝鸡到天水地貌上是横跨堆积河谷阶地与剥蚀山地两种地貌类型,地质环境非常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一点都不陌生。施工队伍用一个个笨办法,蚂蚁搬家式的将水泥、钢铁和石块一点点的运到‘前线’,一座联拱桥接着一座联拱桥的建起,这个时代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建造蔚为壮观的高墩特大桥,那就只能用最笨的法子一点点在复杂的河谷当中铺开一条平坦的路。更不要说碰到的山体岩石了,将山石一块块炸开,将岩壁一点点扩展、凿空,无不是付出了无数的汗水。 不管是民工的住处,还是工程部队官兵的住处,还是那些劳改营,都是一样的条件艰苦。 山崖下、石缝中,有的垒石庵,有的挖窑洞,有的露天打铺,就上头撑个油布帐子,没有那么多的床,那就睡在石板上,薅把茅草当铺草,真是铺地盖天。 特别是随着工程进度的深入,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几块布撑起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部。 在听着工程段总指挥的介绍时,陈鸣也在暗暗打量着眼前的总工,宝鸡沟通天水的国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