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为皇帝解忧 (第5/7页)
使告他的状纸堆积如山。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办案,惩治了他的家人。徐阶用三万两黄金贿赂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命令给事陈三谟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所以当时人称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有人因此把他称为“权jianian”。 晚节不保,一世英名尽丧。 还有那董其昌,陈鸣第一开始知道他这个名字的时候,董其昌是作为一个书法大家存在在他的记忆中的。可后来这个书法大家突然的变成了背地里一肚子男盗女娼的肮脏士绅,还有所谓的民抄董宦的传说。而到了陈鸣成年的时候,网络上又掀起了一阵给董其昌翻案的言论:说之所以发生了‘民抄董宦’的事情,完全是因为董其昌在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明史》上的‘盖棺定论’是依据史实的,非是虚假。 因为《明史》的两大贡献人万斯同和王鸿绪,都是治史良才,秉承黄宗羲的衣钵,注重史事实。而康熙、干隆时期政治氛围特别紧张,文字狱搞的特别残酷,动辄就会有人因为文字狱事件而被满门抄斩,这时候的史书编修们没有必要为一个前朝的董其昌去走极端,犯政治上的错误。况且董其昌在清朝文字狱时期也是满清统治者所打击的对象,他关于“奴酋好杀,辽之怨恨上通于天”的言论令代清帝大为光火,他为同年袁可立所亲笔撰文书写数万字的《节寰袁公行状》四册,因为有多处所谓“诋斥满洲语句”的地方而遭到禁毁。因为袁可立、毛文龙等人因为长于明末建州兵事而成为清朝官方所需要刻意回避的对象。清朝为董其昌粉饰作美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明史》对董其昌的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