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一章 皇帝万岁,皇帝万万岁! (第6/8页)
应也随之涌出。这些问题当然不是指的中国,而是指奥斯曼帝国。 陈鸣对奥斯曼人的了解并不深,他的出发点是在国家层次上,中国与奥斯曼人完全是天然的盟友嘛。 但是中奥亲密以后,经济问题也变成了一个不得不重视的方面。 越来越多的中国货物开始涌入奥斯曼帝国,并且由于很多武器的分配,作为一个外因,却造成了奥斯曼军队内部矛盾的大迸发。 对于奥斯曼的禁卫军来说,城市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与他们也是密切相关的。 在这个半世俗化的国家里,教团和禁卫军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现在中国的进入,正是侵犯了这两股势力的共同利益。 后两者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说是同一股力量! 自从进入西十七世纪,曾经是整个欧洲陆军榜样的奥斯曼禁卫军没落了。他们的名声很差,‘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名头响亮。因为这些禁卫军世代居住在伊斯坦布尔,又因为在西的1591-1592年,为了庆祝天方教的千禧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正式将贝克塔西教团的长老以及八个托钵僧纳入禁卫军体系。从而使得贝克塔西苏菲教团与禁卫军结成了同盟。随后没有过多久,这些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俊伟军与教团的密切关注下,学会了各种艺术、手艺和制造业技术,他们就像当年北宋的东京禁军一样,与城里的手工业行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煳不清,这自然会削弱其团结与战斗力,故出现了许多次的战败。而驻扎在伊斯坦布尔之外的禁卫军,也往往在后期就同化到当地社会中,比如在叙利亚、伊拉克、北非都出现过此类情况。 随着禁卫军的腐化与败绩的增多,尤其是在与俄国的战争中连遭惨败,奥斯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