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二章 管他死多少人呢 (第5/7页)
在坐的人没一个吱声,李琨就第一个开头,“前阵子我随朱安才去参观了一下他的父亲在三宝垄的纺织工场。说实话,没去之前我在自己脑子里想过很多次他家的纺织工场的情况,可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据说是爪洼岛上有数大纺织场后,那真的是吃了一惊。” “原因无他,这个工场太寒酸了,只能算一个大点的工坊。” “所有的纺纱机和织布机全部都是手动,雇员可能也就三四十人吧,据说里头还有一半是兼职。” “里头很多人都是附近种植园的农民,只有在农闲或者十分缺钱的时候来工场打工。 轧棉、漂洗、纺纱、织布、洗染等等,效率很低。你们只要想一想原来琼州家庭作坊的模样,就能想象的出来朱家的纺织厂了。”跟现在的纺织工人作比较,过去的那些纺织人不管手艺如何,自从态度上分析那就是业余与专业的区别。 李琨他们一共有七个人,这七个人都来自海南,所从事的行业都涉及到布匹。他们在泗水还有一个祖籍就是琼州的老乡,这个老乡虽然主要亲人都转移到了新加坡,但在爪洼岛还是保持着五个种植园和三处纺织工坊。 “整个南洋三四千万人口,安南、暹罗咱们是凑不上份的,马来也被人瓜分了,但是这个东印度群岛还是能搏一搏的。”几个人合伙出资,以朱家为根基,扩建出一座全新的工厂,至少有四千个纱锭。 这笔钱数额不小,在座人等要单独的拿出来是有些吃力的,可要是大家伙凑份子,再添上朱家的人来,那就并没困难度了。 南洋不适合种棉花,但可以有麻布,麻布还比棉布更轻更透气。 当然,当地的华商也有从国内或是印度购买棉花,然后自己搞棉纺织业。只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