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一章 京师大乱 (第7/8页)
。但是他们往往还没出胡同口就被刀枪逼了回去,这几日先紧着八旗走,然后才是外城的汉人百姓。 永珹不知道这样的消息传到前方后会给前线的军队造成怎样的打击,但他已经选择了这样,迁移已经开始了,他就只能一步步的走下去。如果前往是万丈悬崖,摔个粉身碎骨,那也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 北京城各部衙门的中低层官吏也是满清迁移的对象,这些人大部分出身汉人文人阶层。文人们甭管嘴皮子上说的要如何如何忠诚大青果,在王朝更替的时期里,这些人的节cao完全是没有的。当年大明灭亡,面临李闯大军的他们集体投降了一次,而等八旗入关的时候,他们又干净利索的集体投降了第二次,如果这些人满清不去管他们,复汉军这一次赢得了京津决战后杀入北京城,他们继续投降又有什么稀奇的吗? 数千年历史里,文人士子这个群体里尽管总会有几个脊梁挺的笔直的人,如文天祥、于谦等,但是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一群人尽可‘忠’的没骨头虫。 都说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他们可不在乎这个帝王是谁。只要那帝王可以给他们‘荣华富贵’就行。如果那帝王还能尊敬一下孔老夫子,推崇一下儒教,那就更棒了。 荣华富贵面前是没有满汉之分,没有旗人不旗人的,他们只有一个功同的身份——官员。 发展到满清时代的儒家跟孔孟之道还有多少的相似且不去提,反正‘它’就是一个工具,谁统治了天下就可以拿起来用,用‘它’来管理天下。不管是明末,还是原时空的清末,每当到国家生死关头的时候,叫嚷着战争的是‘它’的子弟,最后屈膝投降的也是‘它’的子弟,并且在投降后了还总要说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