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61章 (第2/3页)
有时一天录好几条,但并不一定当天播出,有些新闻会延后,这样就造成他每天都在上电视,都在忙碌的效果。 由于李笑玫周末两天休息,黎祥生一般也在这个时段到成都去,都是司机开车送过去,又开车接回来。 美丽重庆的进展,张有路了解比较多,重庆市民普遍认为这次拆迁补偿条件不错,进展顺利,也有一些人打算当钉子户,但手段一来,很快瓦解。 不过,也有一些硬骨头,一时半会啃不下来。 有一对老夫妻,男的70岁出头,住在索菲亚酒店旁边那一片“老城区”,儿子在国外,女儿在北京工作,家里条件不错,当了钉子户。 老头性子倔,他认为黎某是外地人,完全不尊重重庆的历史文化,滨江路改造是大败笔,他什么条件都不答应,就是单纯地要当钉子户。 这可能是最难搞的钉子户,因为没有利益诉求,也就没有用利益进行斗争的办法,子女都在外面,也失去威胁手段。 大家都没有特别好的主意,只能跟老头慢慢磨。 张有路得知未生公司的几位想搞网络文学,是支持的态度,他理解几位前同事的处境,自己算是上岸了,但他们还要找活干,特别是邹凯和陈海,还要养二胎。 但他承认,搞网站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 杨舒力给祁燕燕透了风,投钱可以,但要做好方案,可行性报告做得扎实一点。 两人商定,下半年做准备工作,明年是杨舒力既定的关店时间,届时再拉起大旗,正式开工。 杨舒力还透露,如果让他投钱搞网站,一两千万没有问题。 虽然办网站几百万就够,无非租办公室,买设备,招人,但是,一个新的文学网站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入不敷出,资金至少要在不能盈利的情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