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章 八宝泥 (第2/3页)
铅铁将瓶口盖紧防止洒掉。 蓖麻油瓶经多年在日光下暴晒,瓶内油中的水分通过芯抿儿向外蒸发,油的浓度增加,油色变透明。经百年暴晒的陈油比珍珠、黄金还贵,“陈油百载身无价”。作者幼年曾与张静忱住同院,看过他住的正房房廊下,摆晒的蓖麻油瓶。 八宝印泥的等级是以搀入陈油的年限和重量而分,年限久的蓖麻陈油搀入多则等级高。 清秘阁制作的八宝印泥,冬不凝、夏不稀,在宣纸上盖上八宝印泥的印迹,永葆红艳。 张静忱曾以制作八宝印泥炫耀自己,不大注意保密。据他讲,清秘阁制作八宝印泥是宫廷秘方传出来的,一度失传,由他恢复发展的。这种印泥有个绝妙特点,是将印迹印在宣纸上,点燃宣纸,印迹由红变黑,再由黑变红,红色如初,观后令人惊奇叫绝。 郭静安为人处世厚道随和,人们愿意跟他合伙做生意。民国十七年,上海古董商刘宜轩要从新疆一位俄罗斯人手中买块特大碧玉,手里的钱不够,要借钱经营。刘宜轩找郭静安合伙,请郑瑞生出资,刘宜轩经营,赚钱三人按股分红。郭静安从中撮合,达成协议。 刘宜轩同郭静安合作十年,雕琢碧玉,相处很好,从没抬杠拌嘴,总是和和气气。花费十年时间,雕琢出仿乾隆作的碧玉工艺美术品上百件,刘宜轩不善理财,得而复失,郭静安经营细心,积攒下了钱。 天和斋从此也经营些新旧玉器。大件由刘宜轩卖给外国人;小件的零七八碎的戒面、首饰、烟袋嘴等物,郭静安拿去门市经营或送给同行的朋友。他送给作者祖母的碧玉烟袋嘴,今日仍在。 郭静安给人留下印象较深的另一件事,是他经营法华罐。 老古玩行人称陶胎或瓷胎琉璃釉的制品,叫法华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