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九章 谍中王西门庆 (第2/4页)
,他留下副将郭待封率两万人守护辎重、粮草,令其于大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工事,使之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而他则率主力轻装奔袭,在河口大败吐蕃军,趁胜进占乌海城,取得先机。 可惜的是,副将郭待封自恃为唐朝开国名将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贵管制,不听命令擅自率后队继进,又未能及时与主帅会合,被吐蕃主帅论钦陵抓住战机一举击溃,辎重、粮草尽失。 失去了后勤辎重,麾下兵马因为不适应高原气候战力大打折扣,面对的吐蕃大军兵力在四十万以上,近乎十倍于唐军,在这样的绝对劣势下,不管主帅换成了何人,只怕都已是回天乏术。而且,当时的薛仁贵是和吐蕃约和而还。由此可以推断出,即使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薛仁贵仍然他给吐蕃造成了巨大伤亡。否则,若不是害怕代价太大,论钦陵如何肯讲和? 自此之后,唐朝和吐蕃之间便如拉锯战一般刀兵不断。黑齿常之、娄师德、王孝杰、薛讷、郭知运、张守珪、萧嵩、张忠亮、皇甫惟明、王忠嗣、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超过半数的唐朝名将都曾经出现在过和吐蕃作战的疆场上。 到了唐玄宗年间,经过长期作战,唐朝对吐蕃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在东边,唐军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则将吐蕃赶出了大小勃律,而在西域战场,唐军在高仙芝、封常清的率领下也是捷报频传。 只可惜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抽调了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去平乱,使得西部防务空虚,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