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风流(珍藏修改版未删减全本)_分卷阅读44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49 (第3/3页)

:“如何不记得?实为彻骨之痛。”

    张懋道:“此战败因便是甘肃、宁夏、延绥各镇奉命独自承担辖区内御边任务,凡遇战事,相互无协防职责,故延绥遇袭,各镇因循固守本镇,不敢轻易出动协防之故,导致延绥孤军作战。后先皇痛定思痛,决定设立三边总制府,战时可统一调度协防,但因种种原因,虽提出,但并未实行。”

    刘大夏皱眉道:“也不必掩饰,未能实行的原因乃是因各镇总兵中官和巡抚的抵制罢了,总以为在他们头上多了一个节制之官,故而群起上奏折反对,先皇考虑到众人的意见,才暂缓行之。”

    张懋点头道:“刘大人记得很清楚,确实如此;宋大人刚才说我边镇反应缓慢,消息传递也不畅,老夫深有感触;近几年来,鞑靼小王子统一各部,实力逐渐强大,叩关sao扰也极为频繁,此番竟胆大包天到大军入我境内围攻皇上车驾之事,足见其猖獗程度;宋大人所提之事,老夫认为很简单,立刻恢复三边总制,协调西北延绥甘肃宁夏三边兵马,与东部大同宣府建立军务联动,遇有敌情,互通有无,联动御敌,方为解决之道。”

    张懋的提议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边镇总兵巡抚中官三足鼎立,遇事相互掣肘犹豫不决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多次,每遇边境战事,多为败绩,此事已经成为边镇军务毒瘤。中官便是内廷派出的太监,大堂之上往往是中军官居中而坐,左右是巡抚和总兵官,遇到需要决断的事情,三人相互别着马腿,中官仗着内廷势力往往乱下决定,不懂军务之人乱下决定,能有什么好处?

    很多人都看得出这种弊端,弘治当年设三边总制官也是想避免这种相互扯皮的弊端,但一旦设立,则明显削弱了总兵中官和巡抚的权利,引来大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