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67 (第2/3页)
谓的黄册便是后世所称的户口本,大明朝是个高压的朝代,百姓出县域以上的地界都需要官府出具路条,注明身份籍贯从何处出发目的何处,需多少时日等等,太祖朝起便以里甲制度将百姓捆绑起来,成立村民小组,每年检视一次,以这种小型单位为主体来进行纳税服徭役等事务,如果有人脱籍而出,一年便可知晓,脱籍之人便将被视为流民或者逃民,朝廷会动用武力抓获这些人遣返原籍。 而作为大明朝的商贾,和务农的百姓一样统为民籍,也被编为里甲之列,只不过处于对行商的便利,给予三年的期限,每三年必须回原籍居住,否则同样被视为流民或者逃民,同样要受到惩罚。 宋楠有些头皮发麻,说实话他还从没考虑到这一点,若真是如此的话,谁还来买自己的铺子和房子?谁花大价钱在原籍之外置办产业,岂不是白痴么?商贾们焉肯做这种亏本的买卖。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商贾只可能是租赁商铺这宅第,而绝不肯买下来了,自己难道要当个吃租金的包租公么? 第一卷蔚州雪第六百章不破不立 宋楠忽然明白了一个曾经想过多次的问题,明明大明朝土地珍贵,人多地少,为何百姓们还死活拘泥于耕种土地,而不去想办法行商致富,恐怕原因之一就是这种严格的地域户籍制度限制了他们的自由,让外出自由经商困难重重。 本朝有名的商帮都是拘于本地,,严重限制了商家的规模和影响;话句话说,即便有的巨商大贾累积了巨额的财富,这些金银财宝也很少用于它途,除了在原籍置办产业之外,,带动经济,让整个大明朝随之受益。 众商人们提出的问题宋楠无法解答,宋楠只得款待了他们之后送他们出府,宋楠明白,若不能解决这个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