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_第1151章 无可奈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1章 无可奈何 (第2/4页)


    杨嗣昌和高起潜按兵不动、见死不救,才害死了卢象升。

    可分辨历史事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

    那就是史料可以造假,但逻辑绝对不会有假。

    这个说法中最大的逻辑硬伤就是,当卢象升战死之后,杨嗣昌推荐的督抚人选乃是孙传庭。

    众所周知,孙传庭和卢象升一样,都是死硬的主战派。

    既然杨嗣昌一力主和,又何必坑害了卢象升之后,再安排一位主战派统管前线的军务呢?

    这就是最大的逻辑硬伤。

    而现在夏国掌握的情况,更是足以说明杨嗣昌的冤枉。

    真正想要议和的人,并非是杨嗣昌,而是背后的崇祯。

    甚至崇祯也不是真心议和,只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逼迫杨嗣昌加快进度,驱逐清军,还京畿以安宁,保住他皇帝的脸面。

    联想到后来,他不顾局势强硬催促孙传庭东出潼关同农民军作战,说明这个皇帝历来秉性如此。

    他从不认为大明太过于虚弱,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只以为是下面的臣子不够忠心用事。

    整个战役当中,无论是杨嗣昌、高起潜,亦或者是卢象升,其实在应对上都没有什么私心。

    倘若这三人当真可以按照内心所想,团结合作,说不定真的能够击退清军。

    但很可惜,上面的皇帝把天大的压力砸下来。逼着三位主将明知山有虎,却不得不向虎山行。

    “卢建斗危矣。”

    孙承宗也出现在了这场军事会议上。

    近距离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的同时,也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