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潇洒撤军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潇洒撤军篇 (第5/7页)

处塌方的城墙叹道“宋军引水浸城,知其一不知其二,如先浸泡再抽干,则太原早就完蛋了”

    韩知璠在感叹幸运,一个汉人正在他背后用冷峻目光注视着这契丹人。刘继业,一小节不亏欠,大义不糊涂的民族英雄!在小义上,他忠心为主,保护太原,保护皇上他不遗余力,但在大义上,他又可从整个民族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见过许多在大义上顶天立地,却在小节上却被人垢病的英雄如愚忠的岳飞。也见过许多在小节上谨慎,在大义上迷糊的人,如至今被人痛骂的冯道。

    刘继业不同,这会他目光越过韩知璠,落在了太原城外,宋军刚撤走的营地上,那是耶律斜轸数万迟到的辽国援兵。他们来迟了,但工钱能少一文吗?只怕不用多久,他们又会旧态复发,四处打草谷了。

    刘继业找到皇帝刘继元,将一大胆主意托盘而出“契丹贪利弃信,他日必破我国,今天好机会,他们救兵骄而无备,可趁机袭取,抢他们的马,然后以河东之地归中国,则晋人免于塗炭,陛下长享富贵”像有点不厚道,人家千里迢迢来援战,你们还要黑吃黑?可细想之下,辽国来援本就是相互利用,要是拘泥于道德,只能说太迂腐(中国人吃过太多迂腐亏了,什么以德服人就是最典型总结。我们忘了有时应以牙还牙)刘继业这是个大胆而绝妙的构想,如此计得成,契丹两院大王成擒,辽国势必大弱,而大宋得北汉,再得数万战马,燕云失地指日可复。这是一可与石敬塘卖国成反比的大计。一功在千秋,富泽万民的妙计。

    只可惜此计未获北汉最高统治者刘继元批准。太危险了,如成功,也是便宜宋朝;如失败了,敌人就在眼前,那岂非灭族之祸?此计遂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