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赵祯之恸篇 (第4/7页)
娥前夫兼哥哥刘美的住宅,只要发现生母李氏尸体有被伤害的迹象,立即抄家拿问! 棺椁终于打开。只见李娘娘面色如生,平静地躺在水银之中。穿着皇太后的服色,没半点受苦伤残的痕迹“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八皇叔的话回响耳边。前半句没错,但后半句却无从谈起。 宋‘仁’宗的底蕴在这里显现。在自己手握生杀大权时也绝不用别人的鲜血来证明自己孝心。当天,赵祯平静地放下了棺椁,微微叹息“人言岂可尽信”随即命包围刘宅的军队撤走。从此只有哀伤,没有愤怒。 这是无奈的。世上没人能逃脱时代的限制。赵祯也是这样。他的悲愤只在于生母“死于非命”一旦证明了不是,满天的乌云就都散开了。因刘娥并没做错什么。 抢了李氏的儿子又如何?李氏当年不过就是刘娥的侍女。她的一切,从身体到灵魂,都是属于刘娥的。何况刘娥这么多年都没加害她,就连她弟弟李用和,都被刘娥细心的找到,一步一步,从低到高做到了三班奉职。己很仁至义尽了。 所以夺子之恨,还有赵祯被剥夺的天伦母爱,都只属于遗憾。谈不到仇恨。就算赵祯有万般苦恼,他都没权力公开报复。 说到底,他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就是以儒家伦理为依据的,让他怎么能抛开这些伦理?可不能恨,并不等于不去恨。赵祯还是做了一些事,给生母出气,让自己心安。 4月7日,追尊李氏为皇太后。9日将李太后迁葬永定陵父皇赵恒的身旁。 赵祯选了晏殊来为大宋的双太后来写神道碑铭。相当于官方的丧事报告及该太后的生平总结…当年的晏神童开始挠头。两位太后啊,真的要并列?可主次之间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