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雍熙惨败篇 (第5/7页)
:当曹彬在战争之初突飞猛进时。赵光义就讶其太速,生怕契丹劫粮道。等曹彬粮尽退却时,赵光义惊愕“岂有敌人在前,而却军以援粮运乎”等曹彬再进时。赵光义又说千万别再急进,先去和米信会合…完全是一绝世高手,洞察一切先机。所有失败因素他都算到了。只是曹彬没听他命令,最后才失败。 就算这都是真的吧,也在无形中露出一真相——大贱人随时都在指挥战争!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呢?大贱人知道,曹彬也知道。但曹彬能对外透露吗?曹彬选择把一切都扛了下来,包括战场废物的骂名。做臣子的就必须得维护皇帝的光辉形象。 很多明眼人都痛骂着曹彬的无耻和赵光义的厚脸皮。但换位思考,你要曹彬实话实说、要赵光义下罪己诏?在国家空前大败、敌人即将报复之时,再来把皇帝的公众形象与号召力降到最底点?大家都不容易啊!第一名将,我理解你! 而在雍熙北伐开始前的968年2月,已被宋军赶得走投无路的李继迁降辽,由大辽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去与他的族兄、大宋所封的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赵保忠)pk。 再说雍熙北伐失败后大宋的应对与对败军之将的处理。 6月,赵光义将大宋边疆的守将全都换了。这些人的经验举世无双,远远高出潘美、曹彬。但到底能管多大用,却谁也心里没底。因实在太老了——张永德、宋偓、刘廷让、赵延溥。真正的骨灰级人马,有的甚至还是赵匡胤老上级。这些人重现江湖,宋军真相已惨不忍睹。 曹彬,雍熙北伐失败的最主要责任人。罪名是违抗皇命、违反战场纪律。早在6月8日,赵昌言就上书说不必再审了,直接拉出去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