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书生张亢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生张亢篇 (第2/7页)

    唉!这样就要做出割让土地江山的决定?这也暴露出了宋朝执政们的成色。高居庙堂之上的,上至皇帝下至宰相百官,在战争方面,都是群废物!这也就造成了一事实:宋朝靠己有的这些官员,己不能摆平眼前困难。需新人出场!废物们站远点,给能办事的人让开条路!

    一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书生站了出来:张亢!宋史中他的列传开头几千字全都是各项奏折节选,因他的本职如此,是一系列的判官、推官、大理寺丞的民政部门…直到宋夏战争打响,他才被派去当了镇戎军的通判。从这时开始,他接触到了军事。然后奏章突然增多,如雪片般飞向了开封,谈的都是对战争的建议,从战役大方向,到统帅、士兵素质,方方面面,无所不到。于是他就变得很招人烦:一书生,又是刚上战场的人,凭什么这样信口开河。没完没了?难道不知赵括纸上谈兵,百无一用吗?哪凉快哪歇着去!碰巧这时他母亲去世了,朝廷抓到了大好机会,让他去守孝服丧。终于清静了。但战事吃紧,一大堆名臣在西北死去活来,这时张亢的好处就显了出来。至少他是个有工作热情的人?

    于是皇帝下令夺情,让张亢带孝上岗。给的职务一个比一个凶险,如追踪当时战斗转移方向的话,就可清晰跟踪到张亢的官职转移方向。他从忠州转到了鄜州。再从鄜州转到了延州,职务也180度大转弯,从知州、通判等文官,转成了都钤辖这样的武职。

    这时,他接替康德舆,被任命为并代都钤辖,管勾麟府军马事。成了河东三城、这片已被开封大佬基本抛弃的敌占区的军事主官。

    有个问题:难道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