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寇准回朝篇 (第4/7页)
上旬,他派快马追上赵昌言,要他在凤翔一动也别动。他突然想起来:赵昌言虽是他亲信,且军事过硬。但此人没儿女,放他进了蜀川,就等于风筝断了线。 然后给王继恩升官。为奖励这大太监,皇帝特意独创了一官衔——宣政使,却绝不给“宣徽使”这个意义非凡、潘美曾得到过的职位。因宣徽使到手,就可名正言顺接触政治了。 再派张咏进成都。张咏这位宋史上排名第一的方面大臣开始了他仕途中最艰难,但也最辉煌的演出。能力简直让人难以想象。不仅刹止了王继恩军队的漫无军纪,且在到成都的当月就上报朝廷,再也不用从陕西向成都运军粮了。且蜀川己有了2年左右的储粮。赵光义大喜“向者益州日以乏粮为请。咏至未久,遂有二岁之备。此人何事不能了!朕无虑矣” 9月,赵光义除把张咏派往成都之外,还把一位张咏的同年进士、自己晚年最喜欢的一个下属从青州召还,在宫中把裤腿掀起“卿来何缓”你怎么来得这么慢?你看朕的伤势已… 这是寇准。在赵普晚年为相时。他一共才看的起2位下属:寇准、张齐贤。张齐贤还是太祖、太宗2位皇帝共同看中的人。寇准因年纪小,未见过太祖皇帝,但他却是太宗皇帝晚年最喜欢的臣子。不过也正因年龄,令赵光义一开始对这位人才不怎么放心。因他中举时年仅19岁,而赵光义选人才,不仅要看学问,还要看这个人年龄。因有些事与聪明才华无关。你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才知道人生有些说不清,但又必须得领会的东西。当时有人劝寇准把年龄改了,多说几岁。可寇准回答“不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