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院士,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第2/7页)
断的投入到研发中,就形成了一个互相促进的循环。 很多掌握材料领域最高制造技术的公司,研发经费、投入的科研精力以及研发时间上,总结在一起都是非常惊人的。 这些显然不是短时间,依靠一些经费投入就能达到或超越的。 国内的高端材料领域,面对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高端轴承钢领域也是如此。 国际顶尖的公司花费几十年时间,投入大量的科研精力以及研发经费,所掌握的顶尖轴承钢制造技术,单单靠一个或几个团队,再加上一定经费的支持,就想追赶或超越,又怎么可能呢? 即便制造技术只是追赶上,都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超越? 彭辉肯定是不敢想的。 如果真正进行了超越,也就没有了任何的参照,脑子里真就连概念都没有了。 另一边。 王浩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彭辉团队改善制造工艺和流程以后,所制造出来轴承钢含氧量达到4pp他知道消息还是稍微有些失望的,因为比预估还要稍微高一点。 「应该是制造过程的问题吧?」 王浩思考着。 但是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就和史桂芳等人一起讨论起轴承钢制造的问题。 王浩把讨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有关添加稀土元素的内容。 在特种钢制造过程中添加稀有元素就可以有无效的增加钢材的韧性,但对于减低含氧量是没什么帮助的。 这部分讨论,主要王浩希望增加对轴承钢制造的了解。 另一个部分则直接相关,也就是特种钢制造过程中,增加一种或几种新的工艺,看看能不能对降低含氧量有帮助。 之前王浩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