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开元禪寺 (第12/13页)
在永康洲仔尾曾有怀疑,因为如果当时的郑家认为郑克臧非郑经亲生,可能不会让克臧夫妇葬在家族墓园。」 何昊雄教授所说的陈文钦教授,我非常熟悉。他与何教授两人算是歷史学系的教授之中,研究台湾史的两大巨擘,而且陈文钦教授对明郑歷史特别有研究,我曾拜读过他不少着作。而且陈文钦教授身兼郑成功文物馆(位于延平郡王祠旁)的馆长。我会对陈文钦教授如此熟悉,就是因为陈教授是此次台湾船復原计画的主要学者成员之一。 走到了开元寺后院,何教授突然驻足,对着寺后耸立的三座高塔叹了一口气。 「这三座是纳骨塔。」 何昊雄教授说完也没多做介绍,就迈开步伐往一丛茂竹走去。 「我老婆过世后,开元寺就是我常来散心的地方。今天会选择这个地方做户外教学,也许是我的私心吧!」 何教授小声地自言自语,像是只说给自己听,但只要在场有听到这句话的学生,我想没有人听不出话里的思念与苦楚。 走到竹丛前,竹叶青翠鲜绿。但仔细一看竹节,黄绿直纹相间,煞是特别。 「这叫『七弦竹』,竹上分佈七条黄色直纹,有如琴箏上的音弦,故名七弦竹。这在国姓爷家乡常见,据传是郑成功元配董氏,也就是郑经的母亲所移植,或许是想藉此一解思乡情怀吧!」何昊雄教授说。 此时一阵微风轻拂竹梢,修竹随风摆盪,发出嘎吱声响,像是有一双看不见的手轻拨竹上七弦,奏出音律│不折不扣的「丝竹」之声。 微风弹拨弦竹的声音,在这个佛门胜地中听来,特别感觉祥和。而我们这群师生也就在这祥和的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