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锦绣_分卷阅读12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0 (第3/4页)

些!要是倒个茶水、换个蜡什么的都让官家自己动手,要你们何用?”

    他口中的“官家”便是建宁朝的太子殿下李承启,如今永平朝的在位皇帝。

    小太监扁扁嘴爬下去了,张公公拣起灭了的灯笼重新点燃蜡烛,看看福宁殿书房中透出的烛光,心里悄悄摇摇头。

    早就知道这一位是个胸中有大抱负的明君,只是……也太勤勉了。

    奏折卷宗那是要一份份细看的,份份还都要朱笔批阅;三更睡五更醒更是家常便饭,早朝、殿上议事自登基来没有哪一天漏了的,无分寒暑;就是下了朝也要在御书房里将那些元老重臣们留下再仔细商议……一日一日连轴般的不得休息。张公公在旁边冷眼旁观着,只觉得官家的身子似乎又清瘦了,两颊也凹下去不少,这副样子若是让太后见到,八成又要说官家身边伺候的人不尽心,但若是当真去劝,官家又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哪里肯把这些话听进去?下人难做哟!

    烛光下,承启正皱着眉,细细看一份两浙路递上的关于兴农田水利的折子。

    兴农田水利本是好事,涝时储雨旱时救灾,若是得力黄河流域的洪灾将被很好控制,下游地区也不用再担心旱季无雨。承启曾同三司使杜醒仔细商讨过在两浙路试行农田水利法的方案,也曾拟出一套临时的法规,但法令未行反对的折子就递上来了,看两浙路总督宋韦乔的意思这农田水利在两浙路竟是兴不得的。

    这折子上的话句句有理,说新的措施仅在北方试行过,南方气候、水土与北方不同,种种利弊也不相同……承启不由皱起眉,这折子上的话究竟是实话,还是为了保护旧党利益而写成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