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锦绣_分卷阅读15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2 (第2/4页)

卿再议常平给敛法。”承启微笑道,一面示意张公公将札子递给杨衡,“二卿均以为,此法利虽多,但弊端亦甚,这一点不可不虑。”

    “陛下……”听着皇帝的意思似乎是要将常平给敛法说得一文不值,杨衡着急的抬起头,目光急切的望向承启待要分辩,却被承启止住了。

    “只是弊虽甚,若是众卿家能在实行之前将其考虑周全,逐步推进,此法亦是良法。”承启一面示意杨衡仔细手中的札子,一面温言道。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旁边一名杨衡不认识的三品官员摇头晃脑的吟起了屈子的名句,表示立场的同时轻轻拍了一下皇帝的马屁。

    杨衡厌恶的低下头仔细看起手中的札子来。

    越看越惊心。

    首先,青苗钱不再从官府常平仓中出,反而要向各地的钱庄施以政令,若要继续经营钱庄生意必须要向百姓提供青苗钱的借贷云云,官府的立场从执行者变成了监督者,而通过青苗钱获的利息也随之打了一个极大的折扣。

    其次,青苗钱的利息由二分降为一分利,杨衡心中迅速的计算着,如果按之前的政策,青苗法每年大约可以为国库带来四百万贯的收益,但经过这么一变,每年的收益有一百万贯就要谢天谢地了。

    国库不充盈尽人皆知,皇帝一直在发愁的事情也是永平朝架子大内里空,三百万贯就这么随着两条政令流去,杨衡觉得自己的心在滴血。

    最后,最令杨衡无法接受的一点是,原本打算在次年春季便推行全国的常平给敛法,竟然被压缩到仅仅在福建路、江南西路试行,并且全国实现的时间由原定的三年被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