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52 (第4/4页)
并没有猜错,在福建路与江南西路试行新法确实是为了减少来自朝堂的阻力,只是他却猜错一点,提出这个办法的,不是政事堂的公卿,而恰恰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以及此时正在御书房门前执勤的一名大个侍卫。 “江南乃富庶之地,正可试行此法。治国如治病,病情严重之处,猛然下药,只怕会医死病人。现在从情况稍好的诸路试行,积累经验,岂不强过骤然在黄河以北推行?”回想起自己提出先在江南试行的主意时王淳脸上惊讶的表情,承启心中不由微有得意。大个子与杨衡都是一根筋,只看得到眼前的目标,却忘了这世上想做事情却是需要一点手段的。 这番话他却没有对杨衡说,只微微点头,示意之前听过他这番高论的杜醒说出来。 闻弦歌而知雅意,杜醒好歹也是个掌管永平朝钱粮国库的三司使,皇帝的心思他又怎会不清楚?此时轻咳两声,温言道:“先在情况稍好的诸路试行亦是不扰民之策,即便此法弊端显露,扰民也所费有限且好根治。若强行在黄河以北诸路推行,所获成效亦是有限且容易生变。为政者,当虑千秋大业。” 杨衡却不买他的帐,轻笑几声,诘问道:“杜大人此言差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在黄河以外兼并严重,而常平给敛法正是对症之药,岂有不在此处实施,反而去千里之外的福建、江南西路积累经验的道理?各地情况不同,江南的经验又如何可以搬到河北来?” 这番话连承启也不由频频点头,杨衡的话不无道理,但杜醒那句“为政者,当虑千秋大业”却恰恰说进了他的心坎。 若是推行太急,新法弊端激起民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