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名不副实 (第2/4页)
必胜的行动,他并不是凭借着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当上盟军司令的,而是因为他和他的国家是盟军最大的赞助商,就像后世一些电影拍摄一样,你不让赞助方的制定演员当主角。那赞助方就不给你投钱,你的电影就拍不下去。[ 那时候的德国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东线的苏联消耗掉了德军最精锐的部队和大半的战争储备,就算是盟军不在欧洲大陆上登陆,光用海军封锁德国、用空军轰炸工业城市、向苏联提供足够的物资支援,光凭苏联一个国家,就能把德国打回原形。所以艾森豪威尔同他的国家一样,不过是个投机得非常准确的投机者。 最后再说下美国的另一位名将,乔治。巴顿,这位美国的装甲集团指挥官与前两位比起来,那真是强太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确实是一位军人,是依靠着战功升上来的。是具体的战役指挥者。 他从北非登陆开始,一直都在与德军和意大利军队作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那非常具有个性的指挥方式,也证明他不是一只政客。而是一位职业军官。但是他取得的所有胜利,大部分都是面对弱旅。就连北非打败隆美尔的德军也是一样,当时的隆美尔得不到后方的支援,也没有足够的补给,眼看就要打败了英国人,结果美国的几万士兵开着坦克就冲上来了,本来他对抗英军就不属于碾压,靠的真是德军的素质和指挥艺术,在强弩之末的时候碰见一直没上场在旁边看热闹的美**队,只能说是心有余而而力不足了。 但是巴顿作为一名二战的名将还算是勉强合格的,毕竟他真刀真枪的在北非和欧洲同德**队战斗过,虽然当时他面对的德军已经不是真正的德军了,真正的德军都冻死在苏联广袤的国土上了。 如果说真的要凭借二战的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