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四海扬帆_第39章 来复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章 来复枪 (第5/6页)

弹杆目前全球只有联邦装备了,这根铁杆很硬,重1斤多,增加了士兵额外负重,但与加快装填速度相比,缺点不值一提。

    与燧发枪一样,线膛枪不是什么稀罕东西,1500年前欧洲就有了线膛枪。当时的膛线比较浅,而且是直线。

    1550年左右,欧洲一支火绳击发的线膛枪价格比两套普通板甲略低,虽然贵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欧洲线膛枪数量还是很多的,很多家境富裕的猎人都会买一杆,能让打猎效率成倍提高。

    欧洲军队当然也装备了线膛枪,但没作为制式兵器,数量很少。

    联邦陆军基本与欧洲主流陆军同步换装燧发枪,这东西不是高科技,差距只在工艺水平。比较起来,得益于三亚优质铁矿石,又是用木炭和精炼炉练出来的熟铁,造的枪管比欧洲多数产品质量更好。

    线膛枪就不同了。

    线膛枪之所以没在欧洲成为军队主流装备,有两个问题。

    第一是装填速度太慢,为了保证子弹能够旋转,必须将弹丸嵌入膛线,因此子弹直径大于弹丸内径,装填子弹时得用木槌把子弹敲到位。

    第二是膛线损耗很快,每次敲击都是在伤害膛线。

    这两个问题对民间猎手来说并不重要,但对军队就是致命问题了。线膛枪三四分钟才能打1发,同时间燧发枪打出8—10次齐射,不成比例。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修改意见。

    既然目标是让铅制弹丸楔入膛线,而铅很软,那保持枪管口径大于子弹,但缩小最后的弹膛,装入子弹后用铁通条用力捶打,铅弹变形扩张,一样能贴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