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章 1643年的扩张方向 (第3/7页)
有趣的事情,可能是因为孟族部落和棉兰老人争地盘,居劣势地位的一队棉兰老高地人被迫向山区挺进,无意间占领了位于昔罗县的山口。 自从葡萄牙人占据马六甲,垄断东西贸易以来,为了摆脱葡萄牙人对通过海峡的商船抽取的重税,商人们在半岛开拓了数条横跨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联系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陆上通道。打通这些道路的主要商品是印度棉布,无论身处深山老林还是沿海岛屿,人民对棉布的需求是刚性的。如果能成功把印度棉布运到南掌{老挝},能获取的利润将会是暴利。 在伊洛瓦底江,缅甸人会使用兰察拉斯船和喇叭唬船把檀香木和胡椒运到上游,直接和来自云南的中国商人做交易,但云南和缅甸境内崎岖的大山和热带雨林让这种直接贸易数额并不大。 尽管伊洛瓦底江和湄公河有很长的河段可以通行船只,但由于封建领主的层层盘剥,来自方方面面的政治干预,林立的关卡,商路的成本并不低。 内陆运输成本更为惊人,是海路的20倍。远比海盗更可怕的劫匪让活跃在这些陆上商路的商人无一不是具有深厚背景的强势商人。通常的陆上商队会由60—100驾牛车组成,只有这样庞大的商队才有面对劫匪的自卫能力,人数如果少一些,沿途无处不在的老虎都能对他们产生严重威胁。 脑海里把附近的交通地理情况过了一遍,守序对林奇说:“你把半岛上的几条商路情况再报告一遍。” “是,阁下,”林奇知道守序很关心航路和马路,放下了手中的全情简报,拿起单独准备的交通报告。 横跨马来半岛的道路有四条,从北向南依次是缅甸的马班达、伊城和土瓦至湄南河谷;丹那沙林港至墨吉;董里府至洛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