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四海扬帆_第22章 报应来的很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 报应来的很快 (第9/9页)

抵达采石矶的黄斌卿。

    “明辅兄能否借我三百兵?”

    “国主所为何事?”

    守序道:“我想去南京下游看一看,你知道我在金山堡有陆军。”

    缺乏小船保护,梅尔维尔号进入战场可能会有危险,守序这是找黄斌卿借点小船。

    黄斌卿道:“好,我也想看看镇江那边怎么样了。”

    采石的明军已确认扬州失守,奴骑临江,和镇江的郑藩水师发生交火。但兄弟们都知道南京的战报是扯淡,具体打成什么样肯定不是战报里写的那样。镇江关系到上游水师的后路,黄斌卿心也是虚的,让自己的人去摸摸情况更踏实一些。

    黄斌卿把长子黄世爵叫来,“你带300兵,挑十艘船,跟着国主走。记得听国主指挥。”

    注:看了二十多年中外战史,我尽力还原满清渡江战役。关键就在郑鸿逵到底是走海路撤的,还是走运河撤的。我考证了很久,因为这涉及到对建虏渡江之战的理解。大部分材料,在这个问题上都没给于足够的重视,都觉得郑鸿逵应该是从长江走海路撤的。虽然郑鸿逵后来确定去了浙江,但也可以走海路去杭州?

    大家都知道中国史书对战争的记载有多简略。即便是报功的奏疏,也经常会时间错乱,以突出将领本身的功劳。

    如果郑鸿逵的水师能正常出动,他哪怕打输也会走长江撤。但根据,卷五十八,“鸿逵自镇江班师入浙经溪。”结合其他材料,可以确认郑鸿逵走陆路撤走。由此倒推,建虏渡江时,郑藩水师一定不是正常状态。显示当然大雾弥江,导致的结果应该就是郑藩水师的战斗力发挥不出来。

    其他注见本章说。rw人生一场康波的1640四海扬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