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 (第3/6页)
“抚台,就此别过,再见。” “再见。” 沈炎登上去钦州的鸟船队,蔡元定依然乘坐伯劳号。 伯劳号乘上北风,沿琼州西海岸线行驶,随后在安南近海找到南海西边界流,5天后即达后江。船折向西北,驶入湄公河。 伯劳号放下两舷批水板,这个装备虽然会减缓航速,却有助于船在逆流中稳定姿态。 蔡元定站在船尾甲板,拉开望远镜,朝后江两岸看去,他很多年没来后江了。 后江平原海拔2米,曾布满沼泽和丛林。当年蔡元定离开南洋时,后江两岸是一片蛮荒,可怕的印支虎、网纹蟒、咸水鹅在河流两岸荒野中四处出没,择人而噬。 华人后江地区的记录是,“地虽广,人民未众,林藪郁葱,森阴蒙翳,禽兽之声杂处其间,草莽杂乱,蚊蝇乱飞,水蛭密布。” 联邦征服后江时,这里只有少数港口城镇附近得到开发。 如今后江府天地换了新颜。 自首任长官林同文起,华人开始修理地球。 首先是沿着海岸线、河岸线修筑堤坝,排干沼泽积水。 河堤自后江河口和古毡河口向西北延伸至真腊甘当地区,后江两岸,古毡河右岸三条大堤总长超过600公里。 河堤花费数十万人力,耗时15年之久,难以计数的劳工和奴隶死在工地上。 林同文任内,完成河堤与部分海堤工程。 李君常第一个任期,完成后江两岸与海口地区初步开发。 第二个任期,后江开始向内陆延伸,首先是2横1纵3条驿路。 自前年始,后江投入内陆运河工程。 首先是实际控制区与真腊边界处的永济河。 后江土质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