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1/5页)
萧窈点头,鬓上的凤凰衔珠步摇随之晃动:“你真该看看萧巍的脸色。” 崔循了然道:“可以想见。” “他如今在建邺,与江夏往来通信多有不便,桓维又无意鼎力相助,便是再怎么不甘,眼下也只能忍气吞声。”萧窈稍稍正了神色,“但我观他态度言辞,江夏那边恐怕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但萧窈原本也没指望,仅凭立储便一劳永逸。 说是“幽会”,实则却聊起这些来。 崔循并未打断,只拢了她的手,安静听着。 待萧窈大略讲过自己的打算,微微颔首,道了声“不错”。指尖摩挲着她纤细的手腕,低声问:“想这些,不会厌烦吗?” “有时会,”萧窈顿了顿,坦然而认真道,“但我总要做些什么。” 从前争吵时,崔循曾咄咄相逼,告诉她不独士族藏污纳垢,皇室亦如此。 萧窈无法反驳。 因就连她给了颇多照拂的寒门学子,也并非个个都如管越溪、杨鸿光这般上进。甚至有人被纨绔带着胡来,出入秦楼楚馆,为他们代写功课,逢迎奉承,低声下气讨好。 明明当初皆是尧祭酒亲眼看过,精挑细选的人,却也会如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萧窈自学宫属官递来的奏疏得知此事,初时愤怒,渐渐却觉出些难过。 她独自枯坐许久,最后叫人传了谢昭来。 虽说今时不同往日,谢昭早已不再是从前那个闲散无事的协律郎,但他身上到底还担着学宫司业一职。 学宫递来这封奏疏,是因此事牵涉几位世家子弟,属官们不敢贸然处置,故而特地请示上意。 萧窈将这封奏疏给了谢昭,叫他查明原委,再着人按规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