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_第131章 文化差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文化差异 (第5/6页)

“哦,那就是跟我们的乔治敦大学差不多了?属于专门学校?”

    “可以这么理解。”顾骜也找不到更恰当的比喻。

    乔治敦大学,在世界上并没多大名气,在美国国内也比常青藤八盟校弱一级,常年只能勉强排进美国前20名的大学。

    不过这所学校的区位和历史,就注定了它在特定领域很强——该校建立于1789年,也就是华盛顿当选总统、美国正式开国那一年。而学校的选址,也正是在首都哥伦比亚特区。

    从乔治敦大学建立之后,这里就约定俗成有了一项使命让退任后的国务大臣发挥余热。

    国务大臣也就是后来的国务卿,其实是同一个词,国内翻译不同,是因为美国早期的国务卿其实要辅佐总统干很多事情,当时只有一个“部”。

    后来才慢慢分出越来越多的“部”,国务大臣的职权一块块被分出去,最后只剩一个相当于其他国家外交部长的职权,汉语里也普遍习惯把其他职权分完后的那个角色,翻译成“国务卿”。

    这项历史200年来都没变过,比如三年前卸任的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如今就暂时回到乔治敦大学去教书了。如今正准备冲击下一届国务卿的布热津斯基,在冲击失败后,历史上也去了乔治敦教书。

    因此,乔治敦大学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和西点军校人设相似的存在西点军校需要永远为美国国防部的武职人才,而乔治敦大学需要永远为美国国u院的文职人才。

    所以自从一战结束之后,全世界都公认乔治敦大学的“外交与国际关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