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群英荟萃 (第2/6页)
约电报费。 按照三分钱一个字计费,顾骜算了算这封几百字的回电能花掉七八块钱。 从电报上,顾骜得知萧穗如今已经在沪江——如今距离高考结束,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所以考试成绩和初步的录取投档工作都完成了。 萧穗果然如愿考上了复旦的z文系,走上了她这一生的美女作家之路。 因为她后妈是沪江电影制片厂的演员,跟她父亲分居两地。所以拿到通知书后,萧穗就去沪江住了,算是重新熟悉环境。 对于顾骜在电报中询问的译制片引进权限、翻译工作转包等事情。萧穗似乎是问过了她后妈,给了一个比较正式,但很简略的答复: “可以民间推荐送审片源。如能帮忙协定整体打包引进价格,翻译工作也可一并外包。” 具体细则当然很复杂,电报里说不清,萧穗让顾骜有意向的话面谈,并且最好在京城做好一些结交某些总局审批人员的工作、有助于后续跟制片厂谈条件。 另外,萧穗也肯定了如今的政策:最好是引进日片,次之港片,再次之美片。别的西方国家,暂时审核比较困难。 最后,萧穗还在电报里问了顾骜是否有可靠的日语翻译,如果没有,她可以想办法帮忙介绍。 日语翻译当然是要的了,虽然顾骜自己学过日语,但毕竟不是主修,水平有限,这次去商务交流还好说,要把电影翻译得“信达雅”就有点难度了。 而八0年代国内译制片厂对质量的考究还是很细的,一听说干活的人连日语专业都不是,哪怕实际水平还行,校审的时候也容易刁难。 顾骜回国前便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