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7章 (第3/6页)
者拍的全景照。 因为取景的角度略微有些斜,与总统正脸有30°左右的夹角。所以远处的总统,位于画面的偏右上方。而近处被拍进去的几张观礼嘉宾圆桌,座位也是有些侧的。 照片底下的注释,就占了整整七行字。 “后排站立:美国总统,李根。” “前排左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教授;” “前排左二:基辛格夫人;” “前排左三:顾骜;” “前排右三(背对镜头者):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教授;” “前排右二(背对镜头女):布热津斯基夫人;” “前排右一:前顾问助理、奥尔布赖特副教授。” 照片右侧的文字报道,算是一篇人物事迹专访,只不过并没有真的采访顾骜,而是拿了他的历史成绩、调了档案、再问问学校和单位领导,拼凑出来的。 如果非要举个例子类比,大致相当于1963年《向某某同志学习》的报道生成过程差不多吧。 简单粗暴地说,顾骜这次要是在伊拉克牺牲了,那他的知名度配合这一波宣传,大致可以和那些前辈差不多。 但是他没死,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所以影响力还差一截,至少还没资格被人教版语文课本提到。 实事求是,如果只追求知名度的话,其实那年代最高级别的奖励,就是写进中小学语文课本。比《人人日报》和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什么的都有用。 尤其那时候只有人教版,没有自选教材。进了课本的,就意味着全中国人人都要认识你,甚至强制性逼迫背诵,不背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