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_第24章 创新者的窘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创新者的窘境 (第4/6页)

翻看了名片:“不知顾桑找我有什么事?”

    顾骜也不表现出急切的姿态,不紧不慢地问:“我在秋叶原的高沙康成老板那里打听到,贵公司上半年由你负责过尝试推出一款互相对射的电子游戏?”

    这是基础的谈判技巧,不能让人觉得你对这玩意儿很感兴趣,免得拉高对方的心理价位。

    “确实是的,但是后来被市场部的户调研驳回了……”

    “能再具体谈谈么?说不定分析清楚之后,我们会有兴趣的呢。”

    “好吧”西角友宏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这是一个已经被枪毙的项目。

    ……

    此后半小时,顾骜听到了一个经典的、足以被后世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写进《创新者的窘境》里的经典案例。

    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克里斯坦森,研究过美国硬盘产业的无数次企业迭代——每一代硬盘公司,在20年后,20家里会破产关停19家,只剩下1家活到下一个20年。

    然后以此类推,每一代都是9%的死亡率。

    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克里斯坦森分析的罪魁祸首,就是“市场调研的惯性”。

    当生产14英寸硬盘的企业,向他的户调研“我们现在能研发出八英寸硬盘了,你们有需要吗”的时候,它的户一定是回答“不需要”的。

    因为户的现有产品用14英寸硬盘已经习惯了,结构也稳定了,没必要为了更大的存储密度多掏钱。所以14英寸时代活得最好的公司,到了八英寸时代都死了。

    八英寸时代活得最好的,5.25时代又死了。5.25获得最好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