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151 (第4/4页)
。” “毕卿在开源上有什么好建议呢?” “陛下,臣想的开源首先是非战区的屯田。日前与汪尚书(指户部侍郎汪应蛟)论及开源节流之事,尚书言在天津时曾募民垦田五千亩,其中有水田十之有四,每亩能收至四五石,田利大兴。” 汪应蛟接着说道:“毕景会所言奶昔年老臣的上疏,若在天津屯兵四千,每年需与军饷六万。留兵则民告病,恤民则军不给,计惟屯田可以足食。荒土连封,蒿莱弥望,若开渠置堰,规以为田,可七千顷,顷得谷三百石。近镇年例,可以兼资,非独天津之饷足取给也。得旨允行后广兴水利之事。” 知道汪应蛟昔日上疏所奏的只有叶向高,他想天子点点头,证明其所言非虚。 汪应蛟又接着说:“若将山下之泉、地中之水引而灌溉咸田,通渠筑防,量发军夫,仿效南方水田之法进行耕种。易水溉金台,滹水溉恒山,溏水溉中山,滏水溉襄国,漳水来自邺下,西门豹尝用之,瀛海当诸河下流,视江南泽国不异。六府可得田数万顷,每年可得谷千万石,京畿的百姓从此自给自足,再无旱涝的忧患。哪怕是漕河有了异常阻碍,亦可改折于南,取籴于北。” 叶向高补充道:“这是昔日工部尚书杨子选在朝堂时之事,可惜没能做成。” 朱由校赞许地点点头,然后看向周嘉谟,“周卿可能安排个合适人选去塘沽做此事?” 周嘉谟立即道:“臣提议都察院的左光斗,以巡按御史去天津做此事。” 左都御史张问达立即表态,“陛下,左共之认真勤勉,当可完成汪尚书所言之事。” “既如此,让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