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64 上手机会 (第2/4页)
对阵费德勒或者锦织圭,一味的深区回球是不奏效的,因为他们会抢上升点或者改切削来变化节奏。 但伯蒂奇不会。 而形成对应的是,一旦回球出浅,伯蒂奇的跟进和衔接进攻能力非常出色,进入中场区域的正手快撕快带快攻,具备了一拍就形成制胜分的能力,哪怕是四巨头,陷入如此困境,也会非常非常被动。 于是,控制回球深度,也成为对阵伯蒂奇比赛里攻防转换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一分,高文的回发球,深度没有控制住,伯蒂奇抬手就直接形成制胜分。 这一分,高文稍稍抢了一拍,回发球的深度就成功限制住了伯蒂奇。 伯蒂奇刚刚结束发球,身体动作没有来得及完全归位,双手反拍稍稍被挤压到,没有能够完全舒展开来。 结果,仓促之间,伯蒂奇也顶了一拍,中路,深区。 “中路VS中路”。 两位球员都意识到,没有特别好的进攻机会—— 因为对方的站位都非常恰当、重心都非常轻盈,防守意识已经上升到最高级别,这也意味着率先进攻一方就需要面对对手防守反击的风险,所以,两位球员都在限制并且压制对方,却没有贸然进攻。 于是,击球落点都保持在中间区域,并不是纯粹直来直往,而是斜线的角度没有撕开,左右移动都是两步的范围内。 连续三拍之后,高文突然发难。 毫无预警地,高文正手撇了一拍反斜线,稍稍撕开一些角度。 果然! 伯蒂奇非常警觉,移动敏捷,连续两个大跨步就已经顺利到位,双手反拍借力打力撕扯出一个更大的角度。 然而,正中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