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0章 (第3/4页)
往那里,用本国的粮食、丝织品、工艺品、金银等交易盐砖。 是的,廖凡杰并没有选择将炼制好的食盐卖给别的国家,因为冶炼精盐的技术是他改良的,不让大梁靠着这技术大赚一笔又怎么能行? 临州刺史将此事告知谢敏,谢敏也同意了廖凡杰的想法,并言明,只能定额定量买卖,不能无限制供应。 东西只有供不应求,才能吸引人不断抬高市价。 廖凡杰将贸易来的东西分门别类:所有未见过的粮食种子都通过临州刺史送往了庆阳;金银玉器上供给了朝廷;其余的物件能换成金银的换成金银,换不了的都送去西北商会交给江怀玉。 值得一提的是,江怀玉建立了一座聚粹轩,里面拍卖的都是廖凡杰交易而来的奇珍异宝,说是奇珍异宝,对于番邦人来说或许不算稀罕,但对于大梁人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 廖凡杰往庆阳送粮种的时候,晏清殊生死未卜,种子的去向基本上都是裴述之做的主。不少种子对土壤条件要求都非常苛刻,西北的土地怕是无法栽植,但他也不敢擅自主张,便写了密信递交给谢敏。 而谢敏并没有让他上交,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种子究竟能适应怎样的环境。便让他分成五份,分别在贺兰山、庆阳、清河、苏州、洛阳三地种植。 贺兰山自是归临州刺史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