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薛定谔_第三百〇一章 迷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〇一章 迷信 (第5/11页)

北站特快车往返的头等车厢不过17.80元——这一年的上海粳米价格是17.02元100斤。到了1945年,大学教授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4万法币,而1946年上海至兰州的单程机票为30万法币——是这位教授大半年的工资。

    当然,140号飞机上的乘客,并非所有都非富即贵。西南联大教育系毕业的海南文昌人李芳经因为家贫,一直凑不到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研究生的学费。短缺的200万元,最终由同乡沈裕民代向正在南京开会的国民大会华侨代表冯尔和商借。李芳经听了这一消息,十分感恩,决定前往南京,当面感谢这位恩人。

    喜气洋洋的还有36岁的安徽人王硕动,他本来在重庆远洋贸易公司担任航运部主任,因为爱人在上海,一直希望能来上海工作。这一次,终于如愿。他坐在机舱里,再三拿出自己的金链表,在鸡心表盖里,藏着爱人的照片。还有几个小时,就要看到多年未见的爱人了,王硕动颇为激动。

    他怎么也没想到,几个小时之后,装着爱人照片的金链表却成为他唯一的身份证明。

    下午4时38分,140号客机飞抵南京,机长请示降落,然而此时的南京机场天气已经十分恶劣。这似乎是突然而来的变化,因为在一个半小时之前,南京机场曾经成功降落过一架飞机,那是中央航空公司的第48号沪渝客机,他们在南京接上了搭乘的三名乘客,然后继续南下,飞往上海。

    140客机随后请示上海方面,得到答复称,天气不好,如果到达的时候已经天黑,天气状况不宜降落。

    格林伍德机长陷入了两难境地:此时飞往上海,到达时间必然已经入夜;飞回汉口,汉口机场缺乏夜航设备。最终,他决定不在南京降落,直接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